企業數位課程的十項迷思(四):隨便拍拍就可發佈


文:羅亦耀|麥巨卡索訓練中心 執行長

原文標題:企業數位培訓的十項迷思_第四項迷思:隨便拍拍就可發佈

自 2017 年開始,我就受企業的邀請發展企業數位培訓的內容方案;然而我發現,企業仍會因為許多原因,有著一些迷思,讓發展被阻絕,也讓各種可能性不被考量,因此,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十項由過去的經驗形成的迷思框框吧!

第四項我們來談談拍攝。一名好的培訓講師,應該根據數位培訓的學習平台與學習方式重新設計課程。新世代的人才習慣碎片化學習,講師沒有大量的時間可以「慢慢講」,必須去把內容打碎,從微課再發展巨觀,絕不能照搬實體訓練那一套。

目錄


在一場微課師訓中,我面對面和企業人資高管聊天,他好奇的問了我,微課師訓與一般的講師培訓有什麼不同。

我回答了之後,他若有所思的停頓了三秒鐘後告訴我:「原來如此,我一直以為隨便拍拍就可以發上去了!」

我很佩服他,因為那停頓的三秒鐘,他是真的在思考,也是真的聰明的發現,他之前想法中的誤差處。這樣的明辨力與修正力,不愧是做到人資高管的菁英。

在現在網紅興起的年代,很容易給人們一種錯覺:做一名網紅是很容易的,似乎每一個人,只要有意願,都可以變成網紅。

但是當各位仔細去看那些「真的變成網紅」的網紅,你就會發現,他們之所以會成功,之所以能贏得粉絲的追隨,都是他們有自己的特色,有自己的定位,有自己鮮明的標籤。

我們很容易因為技術的容易,就誤判情勢,事實上,技術背後的內容才是王道。

同樣的,在培訓的世界中,我們不會因為「大家都會講話」,就誤以為做一名講師是很容易的,這種思維,應該在十五年前才會出現。

做一名好的培訓師,關鍵不是你會不會講話,會不會做 ppt,會不會收集資料;而是在這些顯而易見的技術背面,講師的內容整理的功力,講師運課互動的功力,講師對於學員觀察判斷的功力,這才是一名培訓師能不能脫穎而出的關鍵。

只是,我們現在面對到的,是另一個戰場:數位培訓。

於是,我們又再犯了同樣的錯誤,反正課程都已經設計好了,反正實體訓練都上過很多次了,反正現在錄影的技術這麼簡單,那麼,應該隨便拍一拍就可以了。這樣的慣性思維又再度出現了。

影音行銷當道! 中高齡朋友也能動態展現特質和魅力!
自行拍出影音履歷

很多年前,企業界流行過一陣子的 e-learning,裡面有許多的影片課程,是請一位老師在現場實際演講,再同步錄影下來。這樣的模式,放在現在的年代,各位真的覺得是可行的嗎?

「不能隨便拍拍」,從另一方面而言,就代表了真正有效果的數位培訓,它必須是重新再設計的,根據這樣的學習平台與學習方式去重新設計,大體而言,應該有以下四個考量:

一、時間性

不管是遠距或微課,現在的人們在利用數位來學習時,已經沒有辦法接受「過久」的時間了,專注力也支撐不住,因此,講師都應該針對這樣的情況,去修正內容的架構,讓一堂課的時間縮短,讓一天執行的堂數縮短,讓內容被精斂才行。

二、畫面性

各位如果真的去看網紅的影片,你會發現,網紅的微表情其實還是很足夠的;當一支影片都是固定的 ppt 畫面,慢慢的,觀眾的視覺疲勞是很強大的;因此,就算我今天要教的是系統操作的課程,我也應該去做一定的畫面處理,讓視覺疲勞能下降。

三、行動性

數位培訓真正的方向,應該還是要慢慢朝向「行動化」邁進,也就是,我們必須預設收看的終端,是手機螢幕,也因此,講師的大小遠近,簡報畫面的設計構成,都是需要重新設計,一般實體課程的簡報,大家真的覺得放到手機上觀看時,不用重新調整嗎?

四、碎片性

不管各位喜不喜歡,數位培訓真正的受眾,很可能都還沒有進到公司;是的,新世代的人才是真正數位培訓的對象,他們是比較能接受這樣的學習方式的。為什麼?因為他們習慣碎片化學習的歷程,所以講師不再有大量的時間可以「慢慢講」,我們很可能不能由巨觀談到微課,而必須去把內容打碎,從微課再形成巨觀。

我相信這位人資高管他的隨便拍拍,是基於他對於操作技術的了解,的確,在技術面,錄影收音後製,真的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了;只是,身為一位專業的培訓師,我還是想告訴大家,千萬別把實體訓練原封不動的搬到數位培訓上,不論效果如何,它都不是最好的學習質感。

繼續閱讀: